摘要
台灣最常見的鐵工件為不鏽鋼材料,又常被稱為白鐵。舉凡俗稱的五金材料、緊固件,使用在交通運輸、建築裝潢、餐廚用具和醫療用品都會用到不鏽鋼的材料,為生活中常見的鐵基材元件。而近期能邁的客戶在使用不鏽鋼的過程發生耐候性、耐腐蝕性不佳而開始解決不鏽鋼品質問題,在這邊列出3項不鏽鋼生鏽的3大問題。
不鏽鋼(俗稱白鐵)種類
按照化學合金成分的差異可以簡單分為2種類
- 鎳鉻系
在鐵基材的情況下以添加鎳、鉻兩種元素為主,同時滿足添加鎳元素超過2.5%、鉻元素約在16%~20%範圍左右稱知鎳鉻系不鏽鋼。兩種元素添加到到一定量之後使鐵基材不具有磁性,能抗高溫腐蝕、因此用途最為廣泛,在不鏽鋼各種類型中鎳鉻系不鏽鋼使用量超過整體不鏽鋼的一半以上,尤其是300系的奧斯田鐵系更是日常生活常見的。 - 鉻系
鐵基材的情況下,成分中不含鎳或是鎳含量小於2.5%者稱之為鉻系不鏽鋼。通常為400系不鏽鋼為主,由於不含鎳的關係因此具有磁性,對於氯化物(NaCl)得抗蝕性較佳。但耐腐蝕性較鎳鉻系不鏽鋼差,通常以麻田散鐵系和肥粒田鐵系為主。
常用白鐵(即不鏽鋼)的分類
不鏽鋼(俗稱白鐵)材料常見3大問題
- 收到不對的牌號:例如購買304工件但進料時收到的料為201或是303等非304的工件。
- 生鏽:造成生鏽的4大原因為
- 電化學腐蝕破壞表面鉻薄膜層
- 有機酸作用破壞表面鉻薄膜層
- 化學腐蝕破壞鉻薄膜層
- 鉻、鎳等元素濃度沒達到標準造成防鏽能力不佳
- 腐蝕:造成腐蝕的2大原因為
- 使用不對的牌號:例如原本需要使用316的工件卻拿到304工件使用造成防腐蝕能力不佳。
- 鉻、鎳、鉬等元素濃度不足造成防腐蝕能力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