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化學品法令案例分享,目前管理方式適合嗎?

最近常聽到客戶來電詢問,目前歐盟REACH指令或全球化學品法令在執行上,是否有產生變化? 目前不論是面對客戶或供應商所簽訂保證書與詢問表單管理方式,是否能持續使用,並達到一定風險管理目標?

以上,在2012年8月15日以後,就要做重新評估與考量了。

在此之前,我們可以發現,在歐盟非食用貨品違規警告系統(The 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Products (RAPEX))中,搜尋目前因違反REACH法規而被懲罰案例(歐盟官方稽查違反REACh法令,https://www.tisamax.com/2021/09/08/reach-rule/)中,可以得知歐盟抽查的重點在於:

1)與兒童有關的產品,如玩具、幼兒護理用品。
2)時常與肌膚產生接觸的產品,例如衣物類、鞋類、首飾類、手錶、皮箱把手、工具把手等產品。
3)有可能進入食物、環境被人體吸收的產品,例如烹飪用具、廚房用具、暖氣、黏膠、清潔劑等等。

都是一些量較大的消費性產品,因其產品複雜性較低,在執行REACH檢查時,難度與複雜性皆不高。
但自2012年8月15日後,其情況有非常大的改變,因澳大利亞政府在中國製汽車產品中的墊片查出含有石棉,該相關車型之產品被要求召回與下架,並禁止再進入澳大利亞市場!

誠如各位所知,汽車是個非常複雜的產品,一台汽車零件約有5,000~6,000個左右,且汽車產業跟供應鏈關係非常緊密;各位想想,若汽車產品,澳大利亞都有能力查獲出小小的墊片限制物質(石棉)。試想,目前在電子行業,消費性產品或其他產品進口至歐盟或其他區域國家,會有其他產品比汽車還複雜嗎? 現行管理手段,是否還適用?全球已開始對複雜商品化學品管理,戰略是否已改變? 哪其他產業該如何因應?

歐盟在2011年4月ECHA所出版之『成品中的物質要求指南』(Guidance on requirements or substances in articles)中第5章提到了廠商獲取成品中物質資訊的推薦方式:

指南中首先推薦方式是: 藉由供應鏈溝通、或是利用各種行業物質來源資料庫進行分析,最後才是化學測試。其細節摘要如下:

5.1.Information via the supply chain (供應鏈溝通)

提到: …..確定物品中物質,在大部分情況下唯一可行方式是靠在供應鏈中成員提供相應資訊。因此,供應鏈溝通可能是收集所需資訊最重要方式。化學分析測試雖然也可能確定和量化物品中的物質,但它是非常耗時、昂貴和困難的選擇。在這方面,在供應鏈之間建立溝通標準,是廠商一項重要任務。

5.1.2. Requesting information up the supply chain(從供應鏈取得相關資訊)

提到 : ….. 某些行業已經建立了有效率系統工具以獲取和交流物質資訊。在供應鏈溝通不可行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行業知識,公開物質資料庫(附件4中,ECHA提供了24種歐盟會員國發行的官方或學術資料庫,可從中獲知各行業成品中可能含有物質資訊),或化學分析測試來獲取成品中物質的資訊。

5.2. Chemical analysis of substances in articles(在物品中物質的學分析法)

提到: ……. 儘管化學分析測試在一定情況下有説明,但是也可能造成模棱兩可的結果和/或成本過於昂貴,因此不是獲得物質資訊的首選工具。

由上述,我司認為,現行的供應鏈化學品(包含歐盟REACH)管理方式,是有必要做重新評估與規劃的,因全球各國政府對進口商品有毒化學物質管理上,已開始對複雜產品做啟動,若不及早因應,對企業會產生相當程度的風險,若有興趣了解新管理方案。

請參考ECHA認可REACh分析檢測服務(https://www.tisamax.com/product/)

或直接洽詢能邁科技(https://www.tisamax.com/,+886-2-8990-3188分機9),將有專人為您說明服務。

相關文章